楓舞軒轅電子報

2005/4/17出刊 報長:楓舞軒轅小組
  線上遊戲雜誌與特約作家

線上遊戲時代來臨之後,線上遊戲如雨後春筍般的一一出現。
然而線上遊戲如此繁多,相信很多玩家看到之後,都一定會看到傻眼。
而有這麼多遊戲可以選擇,可以說是玩家之福。
只是這麼多的遊戲,玩家別說要全部玩過,就連挑兩三個同時玩都很難。

對玩家來說,他們只需要挑其中幾套遊戲來玩就好了。
但是對於遊戲雜誌來說,尤其是線上遊戲雜誌,他們可就頭痛了。
因為現在網路遊戲的數量非常驚人,而且想要深入更是費時甚鉅。
對於雜誌編輯來說,根本就沒有時間全部都一一玩過。

因為這跟以前單機遊戲不一樣,一套單機遊戲,不休息兩三天可以全破。
但是網路遊戲因素複雜,加上玩家的交流更讓每套遊戲都形成不同風格。
所以沒有花時間一一深入了解的話,可能無法很清楚的了解遊戲。
加上網路遊戲有像練功這類,頻繁而且又重複的動作,更加的費時。

以往只有單機遊戲時,市面上每個月大概推出十多套遊戲,靠幾個編輯分工就能解決。
然而現在時代不同了,雖然線上遊戲每個月大概出不到一款新的,
但是每個線上遊戲每月都得更新一點內容,所以等於每個月有三四十套遊戲有新東西。
雖然限於篇幅,一般雜誌每次多半只會介紹個二十套左右,但是也很驚人。

雖然都只更新一點點東西,但是如果沒有長期了解這套線上遊戲,
有時候就算只是少許的內容,也沒辦法正確的介紹。
如果碰到雜誌社員工離職,那可能有幾套遊戲都沒辦法介紹下去了。
因為這可不是像單機遊戲一樣,下個月的遊戲不是新遊戲而是資料片,是持續性的。

所以說現在已經跟以往的時代不同了,雜誌社不可能再把遊戲交由編輯分工。
因此線上遊戲介紹都是廠商提供的,也沒辦法一一的去過濾消息來源。
如果這套遊戲剛好沒有編輯在玩,那麼就算廠商胡說八道也只能照單全收。
更別說還要分人手出去,寫眾多線上遊戲的體驗心得、或是整理攻略了。

偏偏現在很多人都企圖搶食線上遊戲這塊大餅,連遊戲雜誌也一樣。
遊戲雜誌這麼多,如果只是單純的引用官方資料,那根本就沒有競爭力。
自己寫不但人手不足,又不如網路上的攻略詳盡,更讓雜誌的生存有點困難。
有些惡劣的雜誌於是抄襲網路攻略,然而這當然是不對的,更非長遠之計。

相信有在看遊戲雜誌的玩家,應該已經發現了目前雜誌的解決之道了。
那就是找一個有在玩該遊戲的玩家,給他稿費請他寫。
這樣一來,根本不用煩惱人手的問題,更能請到專精的玩家,寫出正確的報導。
雖然說玩家的文章未必很有條理,但是至少可以由了解遊戲的人來寫。

如果大家有看最近幾期的遊戲雜誌,會發現飛天歷險最近因為展開大規模封測,
所以有報導雜誌的相當多,也因此有更多的相關需求。
因此不論是巴哈、基地的板主也好,或是幾個知名的飛天網站站長也罷,
在這幾有本報導的雜誌中,都曾經為其中一本撰稿,寫飛天歷險的介紹。

這些人文筆如何當然是見仁見智,不過可以肯定這些作者都相當熟悉遊戲。
而且這種方式,也已經成為線上遊戲雜誌的重要稿件來源之一。
在線上遊戲種類繁多,更新快速的狀況下,過去由編輯們分攤的方式已經無法應對。
因此,找個拿手的玩家來寫個稿子,確實是一個可以隨時掌握各遊戲的好方法。

不過,要怎麼樣去找適合寫稿的玩家,也是一個問題。
要能夠找到一個對該遊戲既了解,又有能力寫稿的玩家並不是很簡單。
所以一般的做法,通常就是去找各大討論板,如基地或是巴哈的板主來寫。
或者去找一些優秀的個人網站站長來寫,會比較容易找到。

進入線上遊戲時代以後,讀者對雜誌的忠誠度不如以往。
對讀者來說,只要能雜誌有又新又快又豐富的資訊,他們就願意買。
所以說他們不會訂閱雜誌,而是看各雜誌當期的內容再決定要不要買。
也因此在這種零售為主的狀況下,每一期都要有吸引人的東西。

因此,扣除掉某些由編輯直接負責的線上遊戲之外,邀稿的水準有時也很重要。
不過這跟單機遊戲時代的邀稿作家不同,因為它的變數更大。
單機時代的邀稿作家、特約作家、專欄作家,通常都是相當資深而且厲害的遊戲人。
他們在遊戲的各種方面,都有相當的認知以及了解,也見過許多世面。

但是線上遊戲因為太多了,你的邀稿對象有時候不是什麼資深遊戲人,
可能只是一個在遊戲界沒什麼名氣,但是在該遊戲卻相當出名的小玩家。
他可能是喜歡玩線上遊戲的老手,也可能是個有正職的業餘玩家,
更可能是個沒玩過幾套遊戲的學生,而非遊戲界的知名人士。

他們未必會幫特定雜誌寫稿,也對遊戲界的人事生態不熟,更沒有套交情的問題。
只是因為很了解這套遊戲,所以遊戲雜誌請他們來寫稿子。
他們不會說特別偏好哪個雜誌,或是討厭哪個雜誌。
只要先邀請他們,他們就會幫你的雜誌寫稿。

在這種狀況下,老牌遊戲雜誌的優勢可能就會消失了。
原本那些老牌雜誌,是靠著優秀的編輯群,寫出的好文章作為主打。
但是邀稿每家雜誌都能做,只要找的到玩家願意寫,就會有稿子。
所以編輯群水準也不再成為主要的優勢,而是以邀稿的玩家品質決勝。

除了編輯通常會負責幾套主力線上遊戲以外,其他的內容就得另外想辦法了。
雖然,有些雜誌會拿隨處可見的官方資料充數,但是這樣當然不行。
誠如我前面所說,零售的戰爭必須靠內容取勝。
所以其他的遊戲內容,就得靠這些過路的玩家幫忙了。

由玩家撰寫的稿子,當然不會有編輯負責的那麼有水準。
不過實際的內容豐富與否,文筆流暢與否,都要看該玩家個人的能力。
也因為玩家水準各異,雜誌也會儘量去做控管,
如果能夠找到優秀的玩家,更願意讓他當特約作家,負責同一款遊戲的文章撰寫。

雖然個人認為,擔任遊戲板主的人,未必代表說他們能把這種雜誌文章寫好。
但是線上遊戲雜誌競爭激烈,他們也沒有太多時間過濾,只能如此處理。
畢竟板主或站長,跟一個特約作家之前還是有差距的。
所以說適不適合幫雜誌撰稿,還是要看個人能力。

在這種複雜的線上遊戲環境之下,各個遊戲雜誌的挑戰比起以往更加艱難。
除了雜誌越來越多以外,眾多線上遊戲的不斷更新,讓編輯的工作更加辛苦。
因為無法讓編輯群接觸到所有的線上遊戲,也無法因應到每次的更新。
也因此演變成現在,有的雜誌會去請熟悉該遊戲的玩家來撰稿。

雖然說這種玩家撰稿的方式,可以說是好壞參半,而且有些雜誌也並未採用。
不過個人只是想陳述這種現象的產生,並且點出它的背景以及狀況而已。
相信大家如果細心注意的話,應該都可以注意到許多這類的事情越來越多。
而且正因為向玩家邀稿成本不高,也有更多新雜誌因此出現。

但是,如果雜誌全部靠所謂的業餘玩家來拼湊,也未必是個好方法。
因此編輯的處理,以及相當比例的負責,也是相當重要的工作。
在網路真假參半的情況下,遊戲雜誌更負有過濾消息的責任。
這也是玩家願意去購買雜誌攻略的原因,也是雜誌的優勢。

而特約玩家作家在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未來的發展,
甚至是這種形式的制度化,也都是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

 
 
報長的話:應該不會有人想要找我吧(笑)?
 
請輸入您的Email:

楓舞軒轅小組版權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
取消訂閱請按這裡:取消訂閱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