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劍現代版•旅之遠•時代之道【後傳】 By Cho
-------------------------------------------------
第三十四章
-------------------------------------------------
天界·龍族聖域暗室
從龍族聖域的祭台,其角落有著一向下的階台,那身穿青袍的女子,正扶著兩旁的石牆,沿著階台往內前行。當逐漸遠離上方的祭台,進入到暗室中,此刻四周是一片黑暗,沒有任何亮光。她伸出金紋衣袖,從手掌之中,迸發出一團金色火焰,在掌中不斷的燃燒。此刻她注視著火團,並將其握在掌中,持續的照亮著漆黑的暗室。
移動著腳步,依舊向裡處前行,在火光的照耀下,她一步步來到了祭台正下方,見到階台的盡頭,竟是一寬敞的地下殿堂,一整排高聳的灰岩石柱,支撐著殿堂的結構,穩固如同上方的祭台。
她提著手掌,刻意的照亮前方,並持續沿著石柱,向前行走。只見灰岩石柱,在她經過之時,卻悄悄的散發磷光。然她依舊向前行走,最終來到了石柱的盡頭,一道印刻著龍紋的岩牆前。
『誰……』
一虛弱的年老聲音,從牆後方傳來。
聽到此聲,那青袍女子則愣了一下,迅速來到岩牆。
『父親大人。』
她輕聲喚著,並用雙掌敲打著牆面。
而另一頭,虛弱的年老聲音,又再次傳來。
『青魅。』
『父親大人。』
她繼續喚著,並持續敲打。
『您等著,我現在救您出去。』
青袍女子說,並立即將雙掌合握,醞釀著天界陽氣。
然這時候,那印刻著龍紋的岩牆,則發出淡淡的綠光,隨即消失在她的前方。
『崆峒印。』
她慢慢的說出,並將雙掌慢慢放下,注視著前方。
『為什麼,這裡會有崆峒印。』
『青魅。』
牆的另一頭,年老聲音再度傳來。
『妳終於來了。』
他說著,語氣像是有些欣慰。
『為父以為,再也見不到妳。』
依舊是欣慰的語氣,年老聲音又持續穿過牆面而來。
然另一頭的青袍女子,則身軀向前,臉頰貼在牆面,側耳聽著。
『青魅。』
年老聲音傳來,不再虛弱,而是充滿精神。
『妳怎麼有辦法到這裡,這裡不是妳該來的地方。』
『快出去,立刻出去。』
他急促的說,示意青袍女子離開。
然另一頭的她,卻依舊側臉聆聽,並未離開。
『父親大人。』
她喚著,用著雙掌扶著岩牆,回應著他。
『是軒轅氏,命我來的。』
像是不帶著任何情感,她平靜的回應著他。
而另一頭的他,沈默了一陣後,再次發出聲響。
『看樣子,他是要取我性命的。』
像是心裡已有預期,他的回應,是異於平常的冷靜。
然在另一頭,那青袍女子,則默默的啜泣,持續扶著牆面。
『對不起。』
她啜泣的說,臉上滿是淚痕。
『為了軒轅劍,對不起。』
像是帶著深深的愧疚,她語帶哽咽,並持續道歉。
此刻於暗室內,寬敞的地下殿堂依舊漆黑,只有微弱的磷光,發出點點亮光。
在一陣沈默的氛圍下,年老聲音又再次傳來,然卻不再充滿精神,而又回到先前的虛弱。
『好吧。』
像是放棄了什麼,原本的期待,變成了絕望。
『愛女呀,謝謝妳還想救為父。』
『妳可要好好的活著。』
像是訣別的語氣,年老聲音像是在交代遺言。
然另一頭的青袍女子,則停止啜泣,用著雙掌敲打著牆面。
『父親大人,父親大人。』
她一聲聲的喚著,不停的敲打著。
然這時候,岩牆的上方則迸出了強烈的金色光芒。
見到此狀,她愣了一下,停下了拍打的雙手。
『父親大人——』
青袍女子悲憤的喚著,伴隨著強光而來的力量,被迅速推到了暗室外。
『轟——』
在一爆裂聲下,灰岩石柱紛紛震碎,那青袍女子則彈飛出祭台,落在了碎石瓦礫旁。
像是受到很大的衝擊,她的雙眼漸漸模糊起來,並昏厥倒下。
----- 同一時間 -----
二重天·北側殿堂
雲彩之間漂浮的建築群,於二重天的北側殿堂,是神族族人的議事之處。而那名為晶兒的神族侍女,此刻正叩首跪地,向著眾神行禮。
『沒想到,軒轅氏還是發現了。』
其中一名穿著戎裝的神族,忿忿不平。
然他身旁的同伴,則持續望著侍女,詢問著。
『既然如此,他是打算把我們殲滅,是嗎?』
他問著,眼神嚴肅的望著,等待著她的回答。
然叩首跪地的侍女,則未發一語,並未立即回答他。
『怎麼了,晶兒。』
他質問著她。
『怎麼不說話了。』
那神族繼續問著,並逐漸走向她,來到她的前方。
然就在這時,那原先跪地的侍女,則迅速的從地面而起,並從袖裡掉出一匕首,近距離刺向了他。
『妳……』
神族有些驚訝,赫然見到自己的頸部,上方有那把匕首。
『妳竟敢行刺。』
穿著戎裝的神族,震驚之餘,對著侍女怒斥。
並在下一刻,抽出腰間的劍器,朝她揮下。
『刷——』
當一道鮮血從侍女的衣裳迸出,灑濺在殿堂之上,所有的神族族人,全都注視著她。
『應龍大人……』
那神族侍女笑著,摀著衣裳,望著眾神族。
『你們都逃不掉的。』
『哈哈哈——』
她笑著,帶著狂笑的神情,傷重倒下。
此刻的殿堂,鮮紅的血漬已沾染在玉石磚面上,那把匕首依舊插在神族的頸部,使他窒息而亡。
『啊——』
穿著戎裝的神族,似乎無法接受,扶著氣絕身亡的他。
眾神族見狀,紛紛逃離現場,只剩那血漬,還留在殿堂的地磚上。
———————————————————————————